路加福音十章25-37節記載了我們很熟悉的「好撒瑪利亞人」之故事,耶穌與律法師有以下的對話:
律法師 |
耶穌 |
我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? |
律法上寫的是甚麼? |
愛上帝,愛鄰舍。 |
你這樣做就會得永生。 |
誰是我的鄰舍? |
(好撒瑪利亞人) 誰是落在強盜手中那人的鄰舍? |
是憐憫他的。 |
你去,照樣做吧! |
要承受永生,就要愛上帝,愛鄰舍,律法師關心如何界定「鄰舍」。根據當時的文化及歷史,「落在強盜手中的猶太人」與「好撒瑪利亞人」一定不可能是鄰舍。分辨出誰是,誰不是「鄰舍」,就可以知道「愛」的責任以何處為止。即是說,若非鄰舍,不愛也不會違背律法。
律法師關心「愛鄰舍」中的「鄰舍」,但耶穌卻關心「愛鄰舍」中的「愛」。祂提醒律法師,只要去愛,任何人都是他的「鄰舍」。要問的不是「誰是我的鄰舍」,而是「如何照樣愛與憐憫」。
當我們實踐「愛」時,我們眼中所見的,盡都是「鄰舍」。
因為疫情,四十九周年堂慶感恩崇拜只能以網上直播方式進行,其中一個環節是分享這年頭的「感恩」。分享「感恩」時,慣常的做法是先去想有什麼「恩」,才去「感」。就像律法師要「愛鄰舍」時,就先去想誰是「鄰舍」,才去「愛」。但主說,先去「愛」,就會見「鄰舍」。願意主也提醒我們,先懷著「感」的心,我們就會看見「恩」。
當我們心懷「感」時,我們眼中所見的,盡都是「恩」。
堂會已正式踏進了第五十個年頭,回顧半個世紀的路,過去五百多天無疑是最困難的兩年。2021年相信絕不容易,未來的日子必然困難重重、危機處處。但願我們能憑著信、懷著感恩的心,在堂會金禧感恩崇拜時,我們仍能見證主恩處處、主恩滿滿!